情系老人冷暖 弘揚敬老新風
信息來源:綜合老年科 | 發稿作者:唐睿
| 發布時間:2024年10月18日 | 查看869次
古人云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,尊老、愛老、助老,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,以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,我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—“空巢老人”。關愛空巢老人,是現行社會主義科學發展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,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,是全國人民積極向上精神的重要體現,也是每個社會人應盡的責任,“空巢老人”的增多是社會發展的趨勢,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及人們價值觀念改變的結果。關愛今天的老年人,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。除了生理疾病,空巢老人易感到抑郁、焦慮、失眠這些心理問題也影響甚至加重老年人的生理疾病。心理學家建議,老年人可以廣交朋友,傾訴一下內心的壓抑與不快,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,如種花、書法等。與社會多交流是開闊胸襟、排解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。當然,子女也應盡可能多關注父母身體健康,多為父母做一些事情,多于父母溝通,讓老人們擁有一個快樂的晚年。
如何關愛空巢老人
1、樹立敬老愛老安老之風尚,為老年人營造幸福環境。 社會在變遷,人類在發展,但亙古不變的是血親孝、仁道孝的傳統理念。現今社會,實現“老有所養”的關鍵就是在全民族樹立尊老、敬老、安老為核心的文化取向,發揚光大孝道文化。子女應該承擔起對父母的照顧責任,“父母在,不遠游”,就是要提倡與父母保持一個相對近的居住距離,已盡人子女之責。
2、空巢老人一般孤獨感強。社會化生活方式,子女不在身邊以及年齡的增大等因素,都會增強老人的孤獨感。有些空巢老人一直過著“出門一把鎖,進門一盞燈”的生活,每日除了進餐和睡覺外,別無他事,這種生活產生孤獨感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對于空巢老人的孤獨感,需要社會、政府、家庭、個人共同努力。
3、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郁癥。抑郁癥,是一種顯著持續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,空巢老人抑郁癥是老人群體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。有調查結果顯示,空巢老人患抑郁癥的比例遠遠高于非空巢家庭,空巢老人抑郁癥的產生顯然與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。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,又退休在家,一天沒有事情可做,很容易產生抑郁癥。
4、空巢老人失落感強大。空巢老人沒有工作,沒有事業,特別容易產生失落感,對于那些退休前位高權重的人,這種感覺會更強。這時的空巢老人會感覺自己老了,沒有用處,情緒低落。對于這種失落感,老人可以適當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,讓自己過的更加充實。
5、空巢老人容易產生衰老感。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覺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前,做事有種力不從心。人生進入老年,衰老是不可逆轉的過程,當空巢老人出現這種衰老感時,要正確認識,坦然面對,也可以適當加強身體鍛煉。 老去是一種福氣,關愛是一種責任。讓我們共同守護溫暖的歲月,使老人晚年空巢不空心。
|
淮南市第四人民醫院(淮南市精神衛生中心)0554-5677975 ICP備案/許可證號:皖ICP備14019325號-1 微信公眾號
|